固定污染源廢氣 揮發性鹵代烴的測定 氣袋采樣——氣相色譜法
固定污染源廢氣 揮發性鹵代烴的測定 氣袋采樣——氣相色譜法 揮發性鹵代烴:環境與健康領域的隱秘威脅 揮發性鹵代烴(Volatile Halohydrocarbons,VHHs)作為一類廣泛存在于環境中的有機污染物,因其高揮發性、生物累積性及潛在毒性,長期以來備受科學界與環境監管部門的高度關注。這類化合物通常由碳、氫元素與氯、溴、氟等鹵素原子通過共價鍵結合而成,結構多樣,在工業溶劑、制冷劑、消毒劑及化工原料合成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 。 隨著全球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的加速,揮發性鹵代烴的使用量與排放量急劇增加。它們可通過工業廢氣排放、污水泄漏、廢棄物焚燒等途徑進入大氣、水體和土壤環境,形成復雜的多介質污染網絡。大氣中的揮發性鹵代烴不僅參與光化學煙霧的形成,影響區域空氣質量,還能在平流層中破壞臭氧層,加劇全球氣候變化;水體與土壤中的鹵代烴則會通過生物富集作用在食物鏈中傳遞,最終威脅人類健康。部分典型揮發性鹵代烴,如四氯化碳、氯乙烯等,已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(IARC)列為致癌物或疑似致癌物,長期暴露可能導致肝臟、腎臟損傷,甚至引發基因突變與癌變。 固定污染源廢氣中揮發性鹵代烴的檢測方法主要基于氣相色譜技術,以下是核心檢測流程及要點(以HJ 1006 - 2018標準為例) 利用氣相色譜(GC)分離揮發性鹵代烴,通過電子捕獲檢測器(ECD)或質譜檢測器(MS)定量。固定污染源廢氣中的揮發性鹵代烴可用氣袋采集,直接進樣,經氣相色譜分離,電子捕獲檢測器(ECD)檢測,根據保留時間定性,外標法定量。 1.1GC3900Pro氣相色譜儀:具有分流/不分流進樣口、電子捕獲檢測器(ECD) 1.2 石英毛細管柱:30 m×0.25 mm×1.40 μm,固定相為 6%氰丙基苯基和 94%二甲基聚硅氧烷。也可使用其他等效毛細管柱。 1.3 氣袋:聚氟乙烯(PVF)材質或其他等效材質氣袋。 1.4 采樣管:硬質玻璃或聚乙烯材質。內徑應大于 6 mm,并應附有可加熱至 120℃以上的保溫夾套。 1.5 煙塵采樣儀:具備測量煙氣含濕量和煙氣溫度模塊,儀器性能符合 HJ/T 48 的要求。 1.6 氣體稀釋裝置:精度達到或優于 2%。 1.7 烘箱:溫度能夠達到 130℃,精度±1℃。 1.8 氣密性注射器:1.0 ml。 1.9 一般實驗室常用儀器和設備。 用甲醇或二硫化碳配制氯甲烷、二氯甲烷、四氯化碳等目標化合物的標準系列(如0.1、0.5、1.0、5.0、10.0 mg/L),用氮氣吹脫制成標準氣體。 氣袋樣品:直接取1mL氣體注入色譜儀。 吸附管樣品:用氮氣解吸或溶劑洗脫后進樣。 采用外標法,根據標準曲線(峰面積-濃度)計算樣品中各組分濃度。 三、發揮性鹵代烴曲線
- 上一篇:山東瑞能白酒測定實驗分析方案
- 下一篇:《電子制造業 RoHS 合規成本控制指南》